學費:118000
學制:2.5年
上課形式:周末班
地點:上海
中國社會科學院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于1977年5月,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歷任院長胡喬木、馬洪、胡繩、李鐵映、陳奎元,現任院長王偉光。
中國社會科學院現有研究院所40個,研究中心180個,含二三級學科近300個,其中重點學科120個。全院總人數3937人,有科研業務人員3242人,其中高級專業人員1845名,中級專業人員1037名。他們中擁有一批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盛名、學術造詣高深的專家學者和在學術理論研究方面嶄露頭角的中青年科研骨干。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學科齊全,人才集中,資料豐富的優勢,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進行創造性地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負著從整體上提高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水平的使命。
教學組織機構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經鄧小平、葉劍英親自批準設立的直屬于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培養基地,也是我國較早成立的研究生院。其主要任務是培養人文和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以來,在黨中央親切關懷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直接領導下,依托中國社會科學院雄厚的研究力量和教師資源,研究生教育和培養事業獲得了持續健康發展,已經成為一所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學位評定委員會等組織機構健全、擁有6個教學研究部、39個教學系的現代化研究生院。研究生院現任博士生導師470名、碩士生導師824名。
師資來源
近代史研究所是國家級專業中國近代歷史研究機構,主要研究18401949年間的中國歷史,內容涉及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外交、思想、文化、社會等領域和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歷史?,F任所長王建朗。
當代中國研究所是1990年6月28日經中共中央批準成立的。當代中國研究所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編纂和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搜集和編輯有關國史資料,參與國史的宣傳與教育,聯系與協調各地區、各部門的國史研究工作。該所致力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學科建設。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設立了國情調研(上海)基地,還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創辦了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另外,辦有旌勇里國史講座和國史專題研討會?,F任所長荊惠民。
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現任所長為謝地坤。哲學研究所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美學、科技哲學以及文化問題、價值問題、社會發展問題等?,F任所長謝地坤。
政治學研究所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專職政治學研究的學術機構,于1985年7月正式成立,辦所宗旨和研究職責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注重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主要致力于加強中國政治學科的基本理論建設,積極開展對國內外重大現實問題的政治學研究,努力為黨和國家順利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障社會政治穩定提供有決策參考價值的科研成果,同時高度重視培養和促進政治學科優秀人才的成長?,F任所長房寧。
文學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前身是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創建于1953年,1955年劃歸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研究方向與任務:對中國文學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研究,包括美學、文藝理論、古代文學、近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比較文學、民間文學等學科?,F任文學研究所所長陸建德。
歷史研究所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下屬機構之一。下設五個斷代史研究室、六個專門史研究室和四個研究中心,以及《中國史研究》編輯部和圖書館(全國前列的史學專業圖書館)。該所主要進行中國歷史的發展道路、禮與中國古代社會、中國歷史文物圖集、中國災荒史等重要課題,這些項目都是國家和社會科學院重點科研項目?,F任所長卜憲群。
專業課程優勢
1、課程涵蓋了哲學教學研究部(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哲學研究所)、法學教學研究部(政治學研究所、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歷史學教學研究部(歷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當代中國研究所)和研究生院相關研究方向優勢,能適應多種行業對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提高綜合人文素養;
2、課程設計以我院在校博士生課程方案為基礎,結合實用性與學術性,根據社會發展、行業需求,課程內容注重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綜合分析決策能力;
4、有機會充分聆聽分享中國社會科學院40個研究所的學術活動;
5、師資為中國社科院具有較高學術聲譽和社會影響力的著名學者、博士生導師參與授課。此外,還有其他著名高校授課經驗豐富的教授或學者參與授課。并開設由政府職能部門人士解讀相關政策和著名企業家講座課程;
6、內容豐富的學習安排:除課堂授課外,還將在雙向選擇的前提下,安排博士生導師對學員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為學員提供參加課題研究或學術活動的機會。
課程設置
思辨基礎模塊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 應用邏輯學
自然辯證法 博弈論 方法論 中國人的宗教信仰 毛澤東思想選集
心理學基礎模塊
認知理論 美 學 創新思維
歷史人文模塊
中國現代化史 文化通史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
論語精讀 孫子兵法精讀與企業戰略 朱熹中庸思想
社會與制度模塊
政策解讀 中外政治思想史 中國政府與政治體制改革 公共政策分析
社會改革與社會治理
情懷與責任模塊
大國態度與戰略 中國精神闡釋 公民社會責任
選修模塊
中國書畫鑒賞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精讀 漢學與當代中國系列專題選開
社科院前沿學術活動、游學考察
部分擬邀博導師資
張 江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王建朗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導
周溯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研究員、博導
黃曉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教授、博導
張政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教授、博導
卓新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導、中國宗教學會會長
房 寧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導
王震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導
崔唯航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導
宋 泓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博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授課專家
冀祥德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導
周少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導
馬 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導
史衛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導
杜國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教授、博導
王國成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博導
王大明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兼科學史與科技考古系教授、《自然辯證法通訊》雜志副主編
賈曉明 北京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與心理學系教授
姚梅林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導
白嵐玲 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副學部長
課程安排
學 制:總學制共計兩年半(其中課程學習兩年,課程論文撰寫半年)。
學習時間:兩年課程學習,每月集中授課一次,每次2-4天。
報名條件
1、擁有碩士學位或具備研究生同等學力(中級或中級以上職稱)并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有志提高本人專業素質的社會在職人士;
2、熱愛祖國,品德良好,遵紀守法,身體健康;
3、年齡一般不超過55周歲,條件優秀者可以適當放寬。
報名程序
1、學員提交報名申請表、個人身份證復印件、個人學歷學位證書復印件、小2寸免冠近照4張;
2、學院審核學員報名申請資料,擇優錄取;
3、學院向已錄取學員寄發錄取通知書;
4、學員收到錄取通知書后按規定方式與時間交納學費;
5、學員在開學當日持交費憑證辦理報名注冊、領取相關資料,正式入學。
證書頒發
1、學員修完全部課程且考試成績合格者,頒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高級課程班結業證書》(鋼印、紅印、統一編號);
2、符合同等學力申請博士學位條件的學員可參照研究生院同等學力申請博士學位有關規定申請。
學 費
學費人民幣118000元/人(含學費、課間茶歇費、結業論文指導費、結業考試費及結業費等),資料費2000元,報名費800元,總計人民幣100800元;交通、食宿費用自理。
交款方式
開戶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房山支行良鄉分理處
戶 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賬 戶:0200 0264 0920 0176 883
款項匯出后請將匯款憑證傳真至(010)64721154
注明:姓名+人文社科綜合素養提升課堂高級課程班學費
注:開學一月后,退學不退費
聯系方式
報名地址: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研究院
報名電話:400-061-6586